突破燃料密度極限 核聚變基本定律修訂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等的國際科研團隊,修訂了核聚變領域的一條基本定律。新定律指出,科學家們實際上可以在核聚變反應堆中安全地添加更多氫燃料,從而獲得比之前想象的更多的能量。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
2022-05-19
當核聚變反應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陽”有望更快“發光”
近日,深圳大學增材制造研究所陳張偉和勞長石教授團隊,與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首次提出并實現了基于3D打印一體化自由設計和成形復雜多孔結構正硅酸鋰陶瓷件,有望替代傳統的微球床結構,成為新一代產氚器件,展現出重要應用前景。該成果已發表在《增材制造》雜志上。
2022-05-19
美國簽署新型太空推進技術示范合同
美國國防部(DoD)國防創新部門(DIU)近日已與美國超安全核技術公司(USNT)和阿瓦蘭奇能源公司(Avalanche Energy)簽訂合同,示范用于小型航天器的下一代核推進和電力系統。國防創新部門表示,這兩家公司將測試使小型航天器能夠在地月空間隨意操縱并支持高功率有效載荷的解決方案,以支持國防部擴展空間任務的需要。
2022-05-19
麻省理工學院擴大融合合作
麻省理工學院 (MIT) 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 (PSFC) 將根據與麻省理工學院衍生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CFS) 達成的一項新的五年協議,擴大其聚變能源研究和教育活動。
2022-05-18
為了國家,他寧愿放棄諾貝爾獎
王淦昌是我國物理學界的傳奇科學家。早年,他師從德國物理學大師,卻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中年,他冒著炮火穿梭在抗美援朝的戰場,隱姓埋名于我國西北核試驗基地;晚年,他守護我國自主核電工程順利開工,上書中央實施了中國版的“星球大戰”計劃……
2022-05-17
科學家首次發現白矮星重啟氫核聚變,溫度急劇飚升,亮到肉眼可見
白矮星是太陽這類的恒星走完主序星階段后的產物,一般認為質量在太陽0.5~8倍之間的恒星,在其主序星階段結束后都會變成白矮星,這個時候恒星的核聚變已經結束,自身不會再生產能量,所以白矮星又被認為是恒星的殘骸,但是來自歐洲幾個天文研究機構的一個研究團隊于5月13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宣稱首次觀測到了白矮星爆炸現象,驗證了之前物理學家們的一個猜想。
2022-05-17
核能“三步走”:“雙碳”時代的能源“密碼”
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穩定基荷能源?!半p碳”目標下,核能在低碳轉型、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面向“雙碳”目標,核能中長期發展對鈾資源供應保障、乏燃料安全管理等關鍵問題提出了新要求,積極發展快堆是應對核能發展挑戰、支撐核能大規模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應加快推動“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發展,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2022-05-17
領導核聚變項目的法國科學家逝世,享年 72 歲
2022年5月14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總干事Bernard Bigot因病逝世。
2022-05-16
引爆流量的“人造太陽”你了解么?
聚變能被視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能源,聚變能的成功開發將推動能源生產革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煽睾司圩冏鳛槿祟悮v史上最具挑戰的大科學工程之一,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和顛覆性的特點,一旦取得突破,會涌現出一批原始創新技術,形成先發優勢。因而,受控核聚變的強大魅力一直吸引著核大國奮力攀登,我國將開發核聚變能作為一項戰略性國家任務。
2022-05-08
央視《新聞聯播》聚焦“人造太陽”科研團隊
新一代“人造太陽”科研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3歲,在自主研制新一代“人造太陽”并成功放電后,他們正向著更高參數運行目標邁進。
2022-05-07
桑迪亞實驗室研發新型涂層材料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發出一種能夠經受各種損傷(機械、沖擊和X射線)的涂層材料,可用作極端環境下的保護材料。該材料為層狀納米復合材料,模擬貝殼結構,成本低廉、重量輕、機械強度高,熱穩定性好,可在聚變實驗裝置產生的約1500℃高溫環境中保護儀器。
2022-05-06
利用聚變能源高效發電,商用核聚變能源技術獲突破
利用聚變能源高效發電,商用核聚變能源技術獲突破英國業者利用超導磁鐵的高效能運作完成低溫電子電力技術測試,展現了兩倍于以往系統的效率,大幅度地降低了冷卻HTS磁鐵所需的電力,可望降低未來核聚變發電廠的成本...
2022-05-05
用于仿星器反應堆的直線圈為核聚變提供了新的形態
“仿星器”與另一種被稱為托卡馬克的流行聚變反應堆設計有一些相似之處,因為它們都被設計成通過一系列磁線圈將過熱等離子體流限制在環形室中。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它們產生了原子核所需的熱量和壓力,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碰撞形成氦,并釋放大量能量。
2022-05-03
印度聚變堆研究發展
印度將聚變能源視為長期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希望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國內聚變示范項目。
2022-04-27
核科學知識AB猜!大手牽小手第一季完美收官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大手牽小手》節目之“走進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第四期鞠萍姐姐帶領著小朋友們在有趣的“核科學知識AB猜”環節中通過分組競猜模擬核裂變和核聚變等游戲活動在緊張有趣的氣氛中增長了許多核科學知識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