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集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數十位核聚變領域的專家齊聚四川樂山 只為“種太陽”!
1971年9月,一支隊伍在樂山大佛不遠處穿行,他們此次的任務,是在隱蔽于這里的軍工所里研制“人造太陽”。20世紀初,人類開始洞悉到,太陽能夠持續“燃燒”數十億年的奧秘,那就是核聚變反應,如果說重原子核分裂放出的“裂變能”,是當今核電站及原子彈能量的來源,那么兩個輕原子核聚合反應,放出的“聚變能”,則是太陽等恒星及氫彈釋放光和熱的能源。
2022-03-14
第9集 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 被譽為“國之光榮”
1987年,35名中國青年先后從上海出發前往南斯拉夫、西班牙等國,他們是核電站操縱員,此行目的是學習核電操控技術,為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的運行做準備。
2022-03-14
第8集 代號711的深山礦區 竟生產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裝料
隱秘的小鎮,鑄就彪炳史冊的功勛,斑駁的坑道,奉獻驚天動地的能量。許家洞,京廣鐵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四等小站。1958年5月,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突然會聚在這里,他們此行的目的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制造息息相關。
2022-03-10
第7集 代號221的神秘禁區:事關原子彈 曾經這里的一切“跟任何人都不能說”
研制原子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全國有近千家單位協同進行技術攻關。而至為關鍵的核爆炸系統的研究和測試,則需要集中在一個特殊的基地來完成。1958年春,專家們在多地考察后,最終將目光鎖定在青海省的一片草原上。從此,它的名字金銀灘在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神秘代號221。...
2022-03-10
第6集 查無此地的404廠 誕生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心部件 也留下了幾代人的青春甚至生命
1958年秋,中國西部,一片沉寂了多年的戈壁灘,忽然涌現出數萬人。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甚至海外歸來的工人、專家、技術精英和大學畢業生,幾乎在一夜間,從過往生活中消失了。與此同時,中國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核工業綜合性科研生產基地——404廠,開始建設。
2022-03-10
第5集 如何將鈾235的含量 從天然鈾礦石中的0.71% 提煉濃縮至原子彈核燃料需要的90%以上?
一座工廠,橫跨黃河兩岸,中國核武器的能量密碼在這里解鎖。1962年12月的一天,蘭州鈾濃縮廠內的黃河鐵橋哨崗林立,緩緩駛過的火車上裝載著一批鈾化合物,它們將在這里轉化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燃料——高濃縮鈾。
2022-03-10
第4集 荒原上的“糧倉” 一座核燃料倉庫在荒原上拔地而起
1961年3月的一個深夜,包頭北部陰山腳下的核燃料元件廠內,科研人員正對核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藝展開攻關,這項技術,關系著中國剛剛建起的幾座反應堆能否繼續運轉。
2022-03-10
第3集 絕密禁地代號272——中國第一座鈾水冶純化廠
一條于荒山建起的生產線,在化工機械的晝夜運轉中,打下了中國核工業發展的前端基業。1958年8月,衡陽南郊,地面溫度50攝氏度,6000名建設者打著赤腳向8萬方土方挺進,他們要推平45米山頭,建起中國第一座鈾水冶純化廠,代號272。
2022-03-10
第2集 沒有回旋加速器 也沒有反應堆 新中國的原子能該如何發展?
1955年初春,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向周恩來作了關于原子能研究的匯報,同時也提出一個緊迫困難,在設備和器材方面,我們最需要的是一臺回旋加速器和一座實驗性反應堆。20世紀50年代,部分西方國家,已經在原子能的軍事和民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新中國創建自己的原子能工業迫在眉睫。
2022-03-10
第1集 開啟中國核工業發展大門的竟然是一塊沉睡上億年的石頭
1954年10月,20余位年輕人從北京出發奔赴廣西,他們的任務是尋找一種帶有放射性的礦石——鈾礦。鈾是核裂變反應的主要元素,是制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有沒有鈾資源,決定著中國能不能自力更生地發展核工業。
2022-03-10